【资源】中医古籍:针灸推拿类
作者:李守先 朝代:清
撰于1798年。
卷上为针灸源流、手法和认症三部分,重点介绍了针灸的方法及要穴的应用,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。卷下记述十四经穴及奇穴。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。
作者:朱橚 朝代:明
明代周定王朱橚等编撰的一部大型中医著作。原书168卷,后经清初《四库全书》收编后改为426卷,其中针灸内容有十六卷(卷409~424)。《普济方》中针灸内容极为丰富,涉及面很广,包罗了明以前大部分的针灸内容。并在卷幅及内容上均超过了同类医著,堪与针灸专著媲美。
作者:王执中 朝代:宋
撰于1798年。
简称《资生经》,广泛参考历代针灸文献,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。
作者:皇甫谧 朝代:晋
十二卷。
论述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经络、俞穴和针灸治疗等方面,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。
作者:汪机 朝代:明
书凡三卷。上、中两卷,主要论述脏腑经络、荣卫气血、针刺诸疾及其方法。下卷,专论灸法适应证及经络俞穴。
本书首先指出“ 用针必先诊脉”,强调“切脉、观色,医之大要”。反对“医者不究病因、不察传变,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说”。
作者:高武 朝代:明
又名《针灸聚英发挥》,4卷。
卷首《集用书目》,简介明以前主要针灸著作16种;卷1论五脏六腑,仰伏人尺寸,手足阴阳流注,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及其所属经穴之循行及主病,大抵依照滑寿《十四经发挥》为次序,并附有经脉穴图;卷2介绍骑竹马灸法、四花穴、子午流注、东垣针法等各家针灸法及各种疾病取穴法;卷3介绍煮针、火针、温针、折针、艾炷、灸疮、禁忌等法;卷4记述80余首有关经穴、经脉、临床主治、补泻手法、针灸禁忌等歌赋,最后以问答形式阐述若干针灸治疗问题。
作者:何若愚等 朝代:金
卷上为流注指微赋、流注经络井荥说、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,主病图形;卷中论子午流注;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。
书中探经络之原,求针刺之理,阐述营卫之清浊、区分孔穴之部位。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、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。是既知最早的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。
For example !
数据示例
版权声明:
文字来源: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;图片来源:互联网。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不当使用,请与我们联系。
本公众号分享文章,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,请勿随意试药。
文字来源: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;图片来源:互联网。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不当使用,请与我们联系。
本公众号分享文章,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,请勿随意试药。
END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